深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创新学校教育范式变革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有效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教育的范式变革,需要多方协同,就教师层面,需要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在理念方面,深化对混合教学的认识。实践中,各级学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存在线上照搬线下、线上线下简单组合的做法,没有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两者各自优势、达到融合创新的目标。因此,需要通过培训、教研等形式,深化院校校长和教师对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内涵、目标、结构的理解,优化线上教学的实施,强化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变革,这在当前依然是重要任务。
在技术方面,增强产品对学科教学的适用性。在主动引导学生线上学习习惯培养的同时,教师更需要做的是提升线上学习资源和活动的质量、改善线上学习体验。例如,借鉴游戏化机制,让线上学习目标更清楚具体、资源的针对性更强、反馈更及时、有更多的活动参与等。除此,区域层面要针对师生教学真实需求,提供流畅的网络、操作便捷的平台,让师生线上教学活动与线下一样自然、方便。这些既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基础,也是混合教学持续开展的关键点之一。
在管理机制上,提供更为内在的保障支持。推进教育信息化,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如果说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践属于教育的生产力层面,那么管理体制与机制就属于教育的生产关系层面。当前学校的机构设置、制度安排,是适应大工业革命后完全线下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并没有兼顾线上教学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的推进。推进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需要学校管理机构与功能的变革、教育行政体制机制的转变,如设置融合信息技术支持和教学研究的中心,课程表不仅仅安排线下教学,同样制度化安排线上教学以及融合教学等。
在评价导向上,让改革实践更具常态化和持续性。评价什么,师生就重视什么。评价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成效,显然不能仅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指标。目前学业成绩评价内容,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情感能力等内容涉及较少,这恰恰是融合教学大有可为之处。因而,在重视学业成绩的同时,以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发展情况、深度学习情况、课堂发言的质量、与他人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等来评价教育教学,将会进一步激发融合教学的优势。同时,在教师评价层面,要重视对教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设计能力、与之相关的线上教学行为与能力、线下教学行为与能力的整体评价,而不仅是评价教师的线下教学设计和行为。健全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是持续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随着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与发展,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我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践虽取得了诸多进展,但是距离常态化、高效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将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及混合教学规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创新,同时要重视学生线上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在重构传统教学时空的背景下,打造混合教学“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