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教育看教育”与教育治理的系统思维
发布时间:2022-02-21 点击次数:1516
2022年教育工作会上,怀进鹏部长第一次系统地谈到对中国教育的判断与认知,他谈到: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
△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摄影 / 张劲松)
基于此,他谈了对中国教育的“五个深刻认识”,并基于这些认知与判断,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要求。比如巩固发展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创新发展支撑国家战略需要的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等等。
对照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育部新年的工作部署,都系统地纳入了这个思路:从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制定相关工作计划。
跳出教育看教育,换一个说法,就是强调系统思维,站在全局看问题。首先,社会是一个系统,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一种国家公器与国家事业,因而教育必然、也必须承担起促进国家与社会进步的使命与责任。
在当下两个巨变面前,教育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比如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应该做什么?在共同富裕的大目标下,我们教育又需要做什么?
在这方面,50年代的院校调整是一个典型代表。1952年起,为了给新中国建设提供专门的工程技术人才,对全国的高校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拆解了综合性高校,组建了大量专门的工科为主的高校,比如航空,建筑,电讯,水利,交通,矿业、医学、师范等专门高校以及军工高校,同时,也抽调全国精英力量,组建一些重要的专门学科,比如清华的工程物理(核),以攻关国家重大核心技术。
这次高等教育的大调整,为新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为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天回头看当时的调整,虽然有瑕疵,但是站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角度,无疑是正确的,利远远大于弊的,也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家需要的一次大调整。
中美博弈,表面是技术,技术背后实际是人才的竞争。针对这种情况,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教育应该做什么?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在第20条明确提出了“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有组织科研,组织大任务、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主动与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和骨干企业对接,共同凝练科学技术问题,组织重大攻关任务”。
同样,中央去年出台的“双减”政策,让很多教育界人士颇感意外,认为用力过猛。其出发点显然不仅仅是教育,而是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需求,是第二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共同富裕不是躺平,仍然需要努力奋斗,但我们必须保证起点公平,教育就是这其中的核心。
此前,在“单向”减负思想指导下,课内减下去,课外长出来,课外辅导机构全面兴起,成为普通家长与学生的刚需,事实上成为中国式的“私立学校”,在增加普通人经济负担的同时,直接危及教育公平,这也是严管校外培训机构的根本原因。
总之,我们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必须站位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站位老百姓的需要看教育,推进教育的发展,而不能只在教育自己的小圈子里打转转,更不能只在一些教育理想里打转转。